聖訊百科  > 所属分类  >  教义   
[0] 评论[0] 编辑

黑暗

Darkness, Dark Night of the Soul 黑暗,心灵的黑夜 

黑暗
Last(H2821)
Next(H2823)
原文.音译:%v,xo kho-shek’
词类.次:名词 80
原文字根:保存 原处; G4652 G4655
字义溯源:黑暗,暗,暗中,黑暗中,幽暗,天黑,痛苦,毁灭,死亡,无知,悲痛,软弱,黑夜,晦涩.这字出自(2821*=变暗)

希伯来文的h]os%ek,'opel和希腊文的skotia, sokotos, zophos,除了字面意思外,亦有其它很丰富的寓意。它可以指无知(伯三十七19)、灾难(诗一○七10)、死亡(诗八十八12)、罪恶(诗二13约三19)等,亦即是一切与神及其旨意相反的,因为「神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壹一15)。祂在创造与救赎的工作上,都是以战胜黑暗为比喻(林后四6)。

但圣经中的黑暗亦有完全不同的喻意,如神的介入、启示及显现,是以「昏黑、密云、幽暗」来表达(申四11),这个思想在日后教会的灵修文学占极重要的位置(参灵修生活,Spirituality1109,Spirituality),也是本文要解释的中心。

心灵的黑夜

摩西登西乃山的经历(出十九,二十),素来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灵修大师特别看重的经文,摩西是进入密云与黑暗中与主相遇,灵修大师便以此来代表心灵的成熟进程。至于进程有几项,或对黑暗的体验是什么,自然就是人言人殊了。

俄利根(Origen880,Origen)认为人只要一天在身内追求认识神,神的不可知(incomprehensibility)和人有限的认知能力,都叫人不可避免地堕入黑暗之中。女撒的贵格利(Gregory of Nyssa526,Gregory of Nyssa)则从正面来描述这经验,认为摩西登山时进入的密云,与雅歌之佳偶在黑夜不见了良人,二者是可比拟的。他是第一个把这两个圣经意象合起来的神学家,那亦成为日后灵修家努力探求的目标。

神的本性既不能被人的思想尽窥其奥,人的文字又是如此简陋──神的本性像水,人的思想与文字像簸箕,无论怎样都载不了,神便成了人永远渴求和恋慕的对象。人心灵的黑夜经验,正是人经历神的不可知,却永远是在渴求和恋慕的经验。人虽然不能抓得着神任何一部分,每多一次经验神,人就愈能经验自我的提升,不是提升到更光明澄净的境界,只是进入密云的更深处;经历神的进程便成了由开始的光照(即悔改时的经历),到进入「发光的黑暗」(luminous darkness)去。这阶段的经验有两方面︰对己,我们更能摆脱属地的缠累,包括身体上和理性上的;对神,我们会更恋慕,虽然仍在黑暗中,却是一种有引力的「发光的黑暗」。

教会传统中有一组作品称作「亚略巴古文献」〔Areopagitical Corpus,参亚略巴古的伪丢尼修(Pseudo-Dionysius the Areopagite969,Pseudo-Dionysius the Areopagite)〕,据说是保罗在雅典之亚略巴古讲道而信主的丢尼修(Dionysius,又作Denys,见徒十七34)写的(收在Sources Chretiennes 58, Paris, 1941~ )。丢尼修充分解释黑暗本身是认识神必要的条件和性质,意思是,真认识神的人必要经历这种黑暗,而认识神的特征亦是如此,二者是不能分开的。他在《奥秘神学》(Mystical Theology)说,神发出「黑暗的射线」(ray of darkness),使人的忘我与自我能结合。人与神的结合是在黑暗中,其结果虽是叫人狂喜,其经验却不能言宣。东正教神学家罗斯基(Vladimir Lossky)的解释相当中肯,他说丢尼修以黑暗和光明的语言来描述神的知识,是因为神的自我启示是光,但神性本身是人不能想象或穷尽的,故是黑暗,丢尼修把这两种光与暗的特性揉合起来了。

东正教比较爱用光明来描述神的知识与经验,但西方自中世纪末期起,就愈来愈喜欢用「神的黑暗」来描述这种经验。最出名的《不知之云》(The Cloud of Unknowing,十四世纪英国著名灵修文学作品,作者不详),记述一个在两团云中间祷告的灵魂,在他之下是忘记的云,代表把人的物欲及小爱隐藏起来;在他之上是不可知的云,代表神的黑暗,人只能借着深深的恋慕,「如飞镖」一样穿过此黑云,「它便如燃烧的黑煤炭一样发出闪光」。

陶勒(Tauler1144,Tauler, Johannes)及锐斯布若克(Jan van Ruysbroeck, 1293~1381)进一步解释这种黑暗的经验,认为黑暗不仅是理性上的无所知,也是情感上的无所感;因此处于黑夜的灵魂,就如人处于荒芜的旷野,不单是四周不毛,亦无出路可觅,因为神本身就是一个「隐藏的黑暗」,「无形又无状」。任何人要透过默想来寻索神,难免经历这种方向迷失之境,叫他连自己的真实与价值都产生疑惑。

解释黑夜心灵之经验最详尽的人,自然以十架的约翰(John of the Cross663,John of the Cross)为要,他以雅歌女子在黑夜失去良人的经验为始,把黑夜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感官的黑夜」,那时人的自我专一恋慕神,浑忘一切身外的事物;第二阶段是黑暗至深的时分,亦是他的名著书题所指︰「心灵的黑夜」,这时连自我除下的一点属灵安慰都给剥夺净尽,什么都失去;第三阶段是夜尽天明,人若能捱过第二阶段,就接近曙光初露的时分,亦是佳偶重觅良人之时。

十架的约翰并不认为这三个阶段必是按顺序发生的,人在整个挣扎与接受的过程,希望与失望、黑暗与光明,会交替甚至重迭发生。

近代灵修大师默顿(Thomas Merton, 1915~68)则把黑夜经历比喻作禅宗的顿悟。人在平日的自我观,及以为理性能解百物的无所不能感,会因灵魂处于黑夜而彻底粉碎。默顿虽然恒切关心社会事物(见Seeds of Destruction),却是一生不渝地追求与神的契合。他认为基督徒不仅是活在世界内,世界也是在我们的内心,追求与神契合必须透过真实的生活,而不是进入修道院或深山里(见New Seeds of Contemplation; The Ascent to Truth)。

按人理性追寻的进程,他总是循着线性进行,以为由A经过B必然到C,神却不在我们的线性逻辑内,祂常是处于直线中断的缝隙,人只能在缝隙中找到神,这就是灵魂处于黑夜的时分,是人的自我被粉碎的阶段。这时人的诚实至为重要,他要接受自我被粉碎,和神是不能被人把握的事实;或更确切地说,人必须批判自己理性的能力,灵性是否必须被满足,以及人到底是不是必有所成等问题。这不是一种具消极破坏力的怀疑,乃是人放下自恃,接受神恩的积极取向。

对现代人的意义


人得救之始,必经历脱离罪恶,进入光明的新生,这时人经历到神的能力和同在,感觉十分美好。但许多人会很快体验到,初得救的喜乐会随着时日而渐成过去,昔日与他亲近的神好像日渐疏离,有时甚至感受不到祂的存在,连祷告、读经、聚会,都变成枯燥乏味,最方便的解释是说灵性陷于低潮了,人寄望外面的培灵会、奋兴会来令他起死回生;有时它们会发生果效,慢慢的也成了惯性,又再没果效了。很多人感到失望,然后就离去了;愿意继续挣扎、肯付代价接受训练的,很可能就如十架的约翰所描述的,灵魂进入黑夜的学校,开始漫长的受训过程。

人肉身的成长不会一蹴即至,其进程也不会是直线的──由出世到成长都没有病痛损伤;人灵性的成熟亦如此,它需要时间,其间的过程亦有起落和忧愁。愈是严肃地面对自己灵性生命的,愈会意识及经历自己的不配和不堪,这是历代信徒追求成圣均有的共同经验。让我们由得救说起。

开始的时候,我们因着认识主耶稣,昔日罪中之乐突然变为苦涩,许多视为不可少的俗务世情都变得可有可无,我们经历了祷告的自由,属世的缠累一下子都摆脱了,这时的感觉与初生婴儿颇为相同。婴孩是家庭的中心,他不舒服便哭;他一哭,全家人就要放下手中的工作,跑来看他发生了什么事,慢慢婴孩就知道他是一家人的核心,可以摆布家人的活动范围、中心和节奏,一种婴孩全能感(infantile omnipotence)便油然而生。

这自然是不真实的,全家人不可能一直为他而活,只要他稍为大一点,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就要开始摸索自己的路,认识真实的世界;就像初信主的阶段过去后,信徒开始要认识自己的现实一样。昔日以为摆脱了的罪恶,现在再度浮现,而且因着新生命的本质与旧生命不同,他对罪更敏感,却不见得胜罪的能力会更充沛,邪欲、愤怒,和污秽思想等罪恶无时不困扰他,叫他觉得自己是完全败坏、不配的,不配被称作基督徒,甚至不配神的恩慈。

这种感觉好尖锐难受,有人会用外面的活动来掩饰或逃避,亦有人觉得自杀是有吸引力的,以为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罪的缠绕,而离世是与主同在的快捷方式。这就是十架的约翰描述的黑夜第二个阶段。

死亡当然不是解决的办法,正如以外面的活动来代替内心的追求并不是出路一样。人若肯在此时仔细分析自己的感受,就会发现这时与罪的关系和未信主前不一样;他的确深受罪的困扰,但同时他对神的恋慕却更为热切,事实上他对神的恋慕正是增强他对罪之敏感的原因;他的感觉虽然很难受,却是处于被炼净、被提升的紧要关头。敏锐的罪恶感虽然叫他对自我的价值给予无情的批判(死亡是最彻底的宣判),但这过程亦有它非常积极的一面︰它会产生一种真实的,由内心生发出来的谦卑,叫他知道不能倚靠自己,只能倚靠神的恩典;人不经过这阶段,不会明白什么叫做「惟独恩典」(sola gratia)。再者,这时期产生愈来愈强烈恋慕神的心,是使他能真实倚靠神恩典生活的实际动力,这是为什么处于黑夜第二期的灵魂能苦撑下去,直到曙光初露;无论这曙光是多微弱,或时显时灭。

感觉神不同在的时候,正是他训练信心的时候,这时候的信不是因为有可信的,乃正因为什么都没有而仍然坚持下去,亦是真正需要信心的时候,就如哈巴谷先知所经验的︰不是因为(not because of)无花果树发旺,葡萄树结果,圈中有牛有羊,所以才信;乃是就算(in spite of)这一切都没有了,他仍然「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哈三17~\cs618)。信心的本质正是in spite of,不是because of,这种信心亦最能在黑夜第二期得到操练。这个时候的爱慕神,不是因为祂的同在带来甜蜜的感觉,不是因为祂的应许能带来种种恩赐,只因为神本身。「不是因为……」的信心,正是人被置于属灵荒原的原因,而谦卑与爱慕却是他经历黑夜的目的,此等经历把人对不可靠之事物的执着,一一割掉剥落,直到他能赤裸裸地面对创造及救赎他的神,不再需要推诿,不再需要皮衣,只在感谢与敬拜中欣然接受神,因而可以接受他自己和别人。

经节汇编 (H2822)
出现次数:总共(80); 创(4); 出(4); 申(2); 书(1); 撒上(1); 撒下(2); 伯(23); 诗(11); 箴(2); 传(6); 赛(14); 哀(1); 结(2); 珥(2); 摩(2); 弥(1); 鸿(1); 番(1)
创 1:2...黑暗;...
创 1:4...(那)暗...
创 1:5...(那)暗...
创 1:18...(那)暗。...
出 10:21...黑暗...; ...黑暗。...
出 10:22...的黑暗...
出 14:20...(那)黑暗,...
申 4:11...并有黑暗,...
申 5:23...(那)黑暗...
书 2:5...(那)天黑...
撒上 2:9...黑暗中...
撒下 22:12...黑暗,...
撒下 22:29...我的黑暗。...
伯 3:4...黑暗,...
伯 3:5...黑暗...
伯 5:14...黑暗,...
伯 10:21...黑暗...
伯 12:22...黑暗中...
伯 12:25使他们在黑暗中...
伯 15:22...黑暗中...
伯 15:23...黑暗...
伯 15:30...黑暗;...
伯 17:12...黑暗...
伯 17:13...黑暗中;...
伯 18:18...黑暗里,...
伯 19:8...黑暗...
伯 20:26...黑暗...
伯 22:11...黑暗...
伯 23:17...黑暗...
伯 24:16...黑夜...
伯 26:10...黑暗...
伯 28:3...(那)黑暗...
伯 29:3...黑暗。...
伯 34:22...黑暗,...
伯 37:19...黑暗的...
伯 38:19...黑暗...
诗 18:11...的黑暗...
诗 18:28...我的黑暗。...
诗 35:6...又暗...
诗 88:12...那幽暗里...
诗 104:20...黑暗...
诗 105:28...黑暗,...
诗 107:10...黑暗...
诗 107:14...黑暗...
诗 112:4...(那)黑暗中...
诗 139:11...黑暗...
诗 139:12黑暗...
箴 2:13...黑暗...
箴 20:20...黑暗。...
传 2:13...(那)黑暗。...
传 2:14...(那)黑暗里...
传 5:17...(那)黑暗中...
传 6:4...(那)暗暗...; ...(那)黑暗...
传 11:8...(那)黑暗...
赛 5:20...暗...; ...暗;...
赛 5:30...黑暗...
赛 9:2...(那)黑暗中...
赛 29:18...黑暗...
赛 42:7...黑暗中的...
赛 45:3...暗中...
赛 45:7...黑暗;...
赛 45:19...黑暗...
赛 47:5...(那)暗中,...
赛 49:9...那黑暗中的人...
赛 58:10...(那)黑暗中...
赛 59:9...却是黑暗;...
赛 60:2...(那)黑暗...
哀 3:2...在黑暗中,...
结 8:12...那暗...
结 32:8...黑暗...
珥 2:2...是黑暗...
珥 2:31...黑暗,...
摩 5:18...黑暗...
摩 5:20...黑暗...
弥 7:8...(那)黑暗里,...
鸿 1:8...而黑暗...
番 1:15...是黑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达秘    下一篇 天命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