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
Ideology 意识形态
渊源「意识形态」一词源自启蒙时代(Enlightenment404,Enlightenment, the 启蒙运动; Ideologues)的哲学家,他们以实证论的方法指出,透过教育改革而达致社会改革,应以理论作基础的,这基础即是概念的成形;法国大革命前不久,革命理论者即以此词来形容他们的理念世界。拿破仑则攻击这一派人士,说他们是「空论家」,只活在幻想里。
十九世纪反对纯意识形态的人指出,真的理念都是可实现的,因为那时代的人认为,真实的描述都是科学的描述,亦只有科学描述才具真实的意义,其他都是幻想。在马克斯(Marxism771,Marxism and Christianity)的作品,意识形态被分作三个级别。第一,最普通的用法︰意识形态是指任何社会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一般概念和意义,它们是一种「信仰的大气候」,属于当地人的理想,也是他们没批判性地接受的。
第二,理念被普世化及绝对化︰人不察觉任何理念和价值都是历史的产物,有它自己的社会条件,反觉得他们相信的价值与概念是自古已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人正是本于这种幻觉及无知,而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普世化和绝对化。
第三,意识形态被改变的阶段︰社会结构不断在改变中,而促使其改变的,是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是无形的,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马克斯主义者一直想寻找一个科学的方法,来描述这场隐形的矛盾斗争,希望找出意识形态所蒙蔽的真相。
后黑格尔时期的马克斯主义者一直认为,基督教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基督教学者则指出︰虽然有些基督徒所持守的,是某个文化下的价值系统,多于是圣经的信仰,基督教本身却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们在下面分别研究意识形态在近代的意义。
意识形态与偶像崇拜
曼汉(Karl Mannheim)的作品,使人习惯把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放在对立的地位来讨论。二者相同的,都是指不能实现的理想;但在共产主义者的作品内,他们通常称意识形态是用来巩固现况,使不能实现之理想继续成为理想的媒介;而乌托邦则指推动社会改革,使之迈进更理想之境的动力。从这角度而言,基督教本身实在不能等同意识形态,因为不少社会改革的动力均来自基督教思想〔参解放神学(Liberation Theology724,Liberation Theology);妇解神学(Feminist Theology458,Feminist Theology);希望神学(Hope, Theology of589,Hope, Theology of)〕。
不容否定的是,有些人相信的基督教,实与意识形态没有分别,而且因着许多「神圣谕准」的加冕,已经与偶像(Idol601,Idol)的地位相差无几。德人高德士活(Bob Goudzwaard)在1982年出版一本小书(中译为《时代的偶像》,即指出现代人是活在意识形态牢笼的世界里;他举出的事例虽以战后的苏联、美国和英国为主,若用同样原则来解释中共,意识形态的控制尤为明显。
他指出︰当人致力追求某一目标或理想,到一地步,甚至不惜使用任何手段来达到目的,导致这目标或理想转变成偶像来操纵人,这时一种意识形态便产生了。
如一个人视「发财」为人生最终的目标,便以财富来厘定人及自己的成败;就如一个社会若以发展经济作为首要目标,亦会牺牲某些不能赶上目标的经济模式,不管这种牺牲会牵涉多少人在内。像印度致力发展高科技之经济模式,不管这模式是否与绝大多数人以农为本的生产模式脱节,结果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又如30年代始,很多国家的政府不断鼓吹消费主义,以对抗严重的失业情况,如此一来,「发展经济」就成了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亦是他们的偶像。
又如为了确保安全,60、70年代的美苏中印等国全力加强军备;就是到了里根时代,他在「安全意识」的影响下,不惜把国家财政预算推到美国历史顶点,造成空前的预算赤字;从直接的经济影响,里根时代的高赤字政策,与之后布什(G. Bush)时代的经济倒退不能说全无关系。90年代初期美俄关系缓和,昔日做成的核武器从限制到消除,又成了另一轮会谈的争持对象。已有人指出军备竞赛实在是侵犯了人类各层面的自由,包括国家的、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以及整个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实在不容忽视。
当然,人不可能完全摆脱意识形态来生活,我们真正的问题只在缺乏自我反省的敏锐,和破除偶像,好能忠于信仰的勇气。什么时候我们推崇某一个人、某一种思想或目标,也应同时省察它是不是成了终极目标。我们的世界已落入困局。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安全保障等并非不好,问题是我们已让它变得无可控制,结果非但不能解决当初的问题,反使问题更复杂,令人类面对的灾难更无法解决。
要冲破意识形态的牢笼,我们需要破壳的勇气;壳要被击破,人必须有一客观的标准,以指出某些意识形态确然已成为牢笼人的壳,和破除它的目标──那就是认识圣经,和因认识真理而得的自由;尽管连认识圣经的角度也可以是意识形态的一种,我们却不能在没有客观标准下奢言旧标准、旧制度。
参考资料:当代神学词典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