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訊百科  > 所属分类  >  文化    哲学   
[0] 评论[0] 编辑

逻辑实证论

Logical Positivism 逻辑实证论

逻辑实证论有两个主要的来源,第一是休谟(Hume593,Hume, David 休谟)和经验主义(Empiricism402,Empiricism)哲学,强调感官经验是使人认识事实,并能肯定事实的途径,与概念不同;概念与真实世界之间没有必要的关系。第二是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实证论(Positivism943,Positivism)一词即他创造出来,用来涵括事物的六种特性︰真实、有用、肯定、精确、有机及有关系的。孔德的目的,不仅是寻找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事物,也可以把它用在人的生活。在20年代和30年代间,这思想组成了所谓的「维也纳圈子」(Vienna Circle),其主要成员有什利克(M. Schlick, 1882~1936)、卡纳(R. Carnap, 1891~1970)、那累夫(O. Neurath, 1882~1945)、韦斯曼(F. Waismann, 1896~1959)。维根斯坦(Wittgenstein242,Wittgenstein, Ludwig Josef Johann)和巴柏(K. Popper, 1902~94)属于此圈子的边缘人物;黑姆培尔(C. G. Hempel,1905年生)和艾雅(A. J. Ayer, 1910~89)则属盟友。他们的目的是要发展经验主义,运用逻辑及数学的概念为工具,使经验主义进一步系统化,特别是借重维根斯坦和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早期的作品。

他们对神学形上学(Metaphysics786,Metaphysics)都批评得不留余地,认为它们是无意义的。它们的语言若不是荒谬的,就是只像伦理美学的语言,只表达一种感情、态度或个人的喜好。维也纳圈子特别看重意义的本质,发展出「实证法原则」(Verification206,Verification and Falsification 实证法与否证法 principle)。此原则认为︰一句语句或命题若能为感官经验所验证,才是有意义的。故此一句语句有没有真理的价值,全在乎我们能否指出它是可以为感官经验验证或否证。倘若语句不能为感官经验证明,他们就说它是无意义的。

实证主义者跟随经验主义者的做法,把知识分为两种︰1.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是「同义重复」(tautologies)的,像数学与逻辑,它们本于定义是必然对的,却不能增加人任何新的知识。(想想在数学之外的同义重复的例子︰你若不是男人就是女人);或2.是只能透过感官经验得来的事实。神学与形上学的语句都不是这样的,因此是无意义的。实证主义者在可验证性原则应占什么地位遇到困难︰到底验证的目的在哪里?是原则上的验证,还是行为或作法的验证?到底要多强或多弱?

巴柏认为对验证科学定理来说,否证法(falsifiability principle)可能较适合,卡纳和艾雅则倾向「可试验性」(testability)或「可肯定性」(confirmability)。他们辩论的目的,是想维护可验证性的可用性,但在要不要把科学定理及历史命题另外看待的争辩中,他们的观点就变得模糊起来了。逻辑实证论强调科学背后的一体,认为实体均可以藉语句完全表达出来,此等语句能被感官经验验证,而至终能以逻辑或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哲学的角色不是要建构什么哲学系统,只是把意义说清楚,或唤醒人对没有意义的警觉。

可验证性原则一直不能以更严谨的方式表达,结果这阵营的哲学家对语言及概念的分析,就不像以前那样教条化了(参宗教语言,Religious Language007,Religious Language);但意义、验证、反形而上,及科学的一统等主题,仍然在近代哲学占了极重要的位置,它们对宗教及神学的影响亦极深远,这可见诸艾雅夫勒(A. Flew,1923年生)的作品。

另参︰神学的逻辑(Logic in Theology733,Logic in Theology)。

参考资料:当代神学词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神学的逻辑    下一篇 罗阿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