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訊百科  > 所属分类  >  制度    器皿    历史   
[0] 评论[0] 编辑

坛(ALTAR)

Ⅰ 旧约中的坛

在旧约中,除了四处地方之外,坛的希伯来文都是 mizbe{ah,意思为"献祭之地"(此字取自 za{b{ah],意思为"为献祭而屠杀"),而在这四处经文中,有一处是用了与 mizbe{ah] 同词源的亚兰文名词 mad[bah](结七17)。在语源方面来说,这词牵涉屠宰之意,但在用法上来说,并不那么的受限制,可指烧香的坛(出卅1)。有关坛一字在英文译本中的出现情况,见下 g 项。

a. 列祖时代

以色列列祖亲自建坛,而且自行献祭,并无祭司掌管此事。洪水之后,挪亚筑了一座坛,在其上献燔祭创八20)。亚伯拉罕曾在示剑伯特利及艾之间、希伯仑摩利亚为耶和华筑坛(创十二6-8,十三18,廿二9),在摩利亚的坛上,亚伯拉罕献上羊羔为祭,代替他的儿子以撒;以撒则在别是巴为耶和华筑坛(创廿六25)。雅各曾在示剑及伯特利建坛(创卅三20,卅五1-7)。以色列人击败亚玛力人之后,摩西在利非订筑坛(出十七15)。以上的坛,显然主要是筑来纪念一些事件,标志着当事人与神的特别交往。圣经没有关于坛的构造的资料,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列祖时代的坛,与后期摩西律法所允准的大致相同,见下面 d 项。

b. 以色列人定居巴勒斯坦以前当地的祭坛

在早期对巴勒斯坦的考古中,人们往往把很多东西视为坛,但现今却发现这些东西实为家居、农业或工业的设施。然而,来自不同时期的真正坛也曾在一些地点被发掘出来。马奎雷斯克女士(Mume J. Marquet-Krause)便曾在艾城发现一个属早期青铜时代的小型神殿,内有一个靠墙而涂上灰泥的石筑坛,曾有祭的牲及食品献在其上。在*米吉多那里,发现了二所属中期青铜时代(地层 XV)的神殿,内有方形的坛,一座由泥砖造成,另一座则由涂上石灰的石头造成。在拉吉、伯善、及夏琐等地,发现了晚期青铜时代的神殿,内有同样类型的坛。在夏琐这时期的地层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大块砍出来的石头,其中一面凿有两个盘子,或许用来盛载祭牲的血。考古学家亦在米吉多及纳哈尼雅(Nahariyah)发掘了巨大的石台阶,可能是献祭的所在地,但它们只是*"邱坛",而不是真正的坛。

考古学家在米吉多发现了一些砍凿成的石灰石坛,坛的上角有四个角,这些出土物大概来自以色列人征服迦南之时。然而,由于这些坛的面积比较细小(最大的约有七十公分高),因此可能是烧香的坛。考古学家也曾在米吉多、伯善及拉吉等地发掘出无数属于青铜及铁器时代的泥架,可能是供烧香之用。

由此可见,迦南人也有使用坛的习惯,难怪神在西乃山的启示中,对坛的制造定下了非常严谨的法则。坛不限于巴勒斯坦才有,在米所波大米的伊里都(Eridu)、吾珥(Ur)、卡费雅(Khafajah)及亚述城(Assur)也有祭坛的发现,而巴兰在基列胡琐为神筑了七座坛及献上公牛公羊的事件(民廿三),也可按照以上的情况去了解。

c. 会幕内的坛

神在西乃山向摩西晓谕造两座坛的规格,这两座坛在*会幕之内使用,一为烧香坛,一为燔祭坛

d. 筑坛

在出廿24-26,神晓谕摩西叫百姓为祂筑土坛 mizbah] ~@d[a{ma^,或用未经砍凿的石头筑石坛 mizbah] ~@b[a{ni^m,好在上面献祭。不论土坛或石坛,都不可用台阶,免得献祭者上坛时露出下体来。这段经文中,神吩咐摩西把指示传给百姓,此形式意味神是个别地向以色列人说话,正如在廿章开始时神颁授十诫的情形一样,而不是像在出廿七章那样单向他们的代表摩西说话。或许因着神这个吩咐,祭司以外的人也能够为神筑坛,我们也许应该按照这段经文去了解以下各人在不同地方为耶和华筑坛的事件: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书八30-31;参:申廿七5)、基甸俄弗拉(士六24-26)、大卫在亚劳拿的禾场(撒下廿四18-25)、以利亚迦密山王上十八)、以及记载于书廿二10-34和撒上廿6、29(参:出廿四4)的事件。

e. 所罗门的圣殿

所罗门为神建造*圣殿殿,庙宇(TEMPLE)}时,虽然受到腓尼基伙伴的影响,但仍尽量依照会幕和院子的规格建殿。大卫曾为耶和华筑了二座燔祭坛(撒下廿四25),但所罗门建的,可能是另一座新的坛,正如:王上八22、54、64,九25所显示的一样(描述圣殿的主要经文〔王上六-七〕却没有提及此点)。在亚拉得(Arad)出土的文物中便有这段时期(铁器时代第二期)建造的坛,可为例证;考古学家在该处圣殿的院子中发现有一座坛(参:出廿25),用砖和碎石造成,长五肘、宽五肘,与会幕的坛一样(出十七1;参:代下六13),又在引至"至圣所"的一级台阶上,有二座石制的烧香坛,上方有碗型的凹洼面。此外,考古学家又在别是巴及其他地方发现以色列人的另一些烧香坛。

f. 假祭坛
以色列及犹大都存有不合法的坛,这可从先知的谴责(摩三14;何八11)、对耶罗波安所所犯之罪的描述(王上十二28-33)和考古的发现等反映出来。

g. 以西结的异象

在犹太人被掳期间,以西结感灵见以色列恢复国土及重建圣殿的异象(结四十-四十四)。虽然经文没有提及烧香坛,但对这圣殿内的燔祭坛却有详细的描写(四十三13-17);燔祭坛共有三层,高达十一肘,底座面积十八方肘。这体形和祭坛一些部分的字眼都令人联想到巴比伦的金字塔型庙(Ziggurat)。例如第14节的"底座"(h]e^q ha{~a{res]),直译是"土地之胸脯"与亚甲文的 irat irs]iti 同义;至于第15至16节的"坛"字(har~e{l 和 ~@ri~e^l),可能是对亚甲文 arallu 一字的希伯来译法;后者是阴间的名字之一,引申解作"众神之山".犹太人在巴比伦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流放生活之后,借用巴比伦的词汇,而不理会其词源的原意,这是不足为奇的。坛设有阶梯,上面供台的四拐角上都有翅角。

h. 第二所圣殿

犹太人被掳回归后重建的圣殿,大概设有坛。犹太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的着作(Contra Apionem 1. 198)及 Letter of Aristeas 都有提及这圣殿的坛,但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处理这些作者对这个时代的描绘。主前169年,安提阿古伊皮法尼(Antiochus Epiphanes)将"金坛"带走(马加比壹书一21),二年后,他在燔祭坛上放置了"行毁坏可憎之物"(马加比壹书一54),这可能是希腊宙斯神的像。马加比兄弟后来建了一座新坛,又重修烧香坛(马加比壹书四44-49)。当大希律于主前一世纪末叶扩建*圣殿殿,庙宇(TEMPLE)}时,这些祭坛大概仍然存留。在希律时期,燔祭坛乃由未经砍凿的石块堆砌而成的巨堆,要由斜城登上。

Ⅱ 新约中的祭坛

新约用了两个字来指坛,较为普遍的是 thysiaste{rion;在七十士译本中,这字用来翻译旧约希伯来文的 mizbe{ah].在新约,这字用在以下的例子中:亚伯拉罕准备把儿子以撒献上的坛(雅二21);圣殿中的燔祭坛(太五23-24,廿三18-20、35;路十一51;林前九13,十18;来七13;启十一1);在地上圣殿中的烧香坛(路一11),以及在天上圣殿中的烧香坛(启六9,八5,九13,十四18,十六7;亦参:罗十一3;来十三10)。另一个用来指坛的字是 bo{mos,在新约只出现一次(徒十七23)。在七十士译本中 mizbe{ah] 及 ba{ma^ (*邱坛)都译作 bo{mos,主要的意思乃是"高台".

书目:R. de Vaux, Ancient Israel, Its Life and Institutions, 1961, 页406-14、546;B. F. Westcott,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1889,页453起;A. Edersheim, The Temple, Its Ministry and Services as they were at The Time of Jesus Christ, 1874,页32-3.

资料来源:《圣经新辞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亚勒腓    下一篇 亚玛力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